公司董事會主席陶星虎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境外資源開發戰略功勛人物稱號
2015年09月09日
2015年9月9日,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支持、《中國有色金屬》雜誌社主辦的“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境外資源開發戰略功勛企業和人物頒獎典禮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境外資源開發風險防範與控制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有色集團、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陶星虎分別榮獲功勛企業和功勛人物稱號,彰顯了業界對中國有色集團及中國有色礦業“走出去”的認可。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蒞臨現場作重要講話,並向獲表彰的個人和企業頒獎。就今後壹個時期行業“走出去”戰略,顧秀蓮副委員長提出四點希望:壹是希望有色企業進壹步發揮優勢,更加積極主動地在全球範圍內進行裝備和技術組團輸出,向產業鏈上下遊不斷邁進。二是希望在“走出去”過程中,註意政治風險、社會風險、安全風險、環境風險等各類風險。三是希望有色企業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把我國的優勢和戰略取向,與國外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靈活采用能夠實現“雙贏、多贏”的合作模式。四是希望有色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註重當地的就業、環保、基礎設施、民生等問題,實現與當地社會社區的共同發展。
國務院參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陳全訓在頒獎典禮上致辭時強調,有色行業要成為穩增長、調結構的生力軍,其中很重要的壹條,就是要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壹帶壹路”發展戰略,促進我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贏得更長久的發展新天地。他號召“走出去”的企業繼續當好排頭兵、領頭羊,在國際大舞臺上充分展示中國企業的風采,全面提升行業的國際化經營水平,為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再立新功。
中國有色集團副總經理嚴弟勇出席活動並作了題為《中央企業海外並購跨文化管理與應對》的專題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有色集團在海外進行跨文化管理的做法、經驗與體會。報告指出,中國有色集團在境外先後嘗試過以工程換資源、風險探礦合作、股權投資、建立境外經貿合作區等資源開發途徑,但最重要的途徑和方式是並購投資,最主要的特點是自投、自建、自營、自管。這些年來,中國有色集團在海外建成了礦山、冶煉廠等壹批生產實體,形成了區域性的產業集群,中外員工在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接觸、融合與交流時間較長、範圍較廣、程度較深。“走出去”過程中,中國有色集團始終堅持“承認差異、加強溝通、相互融合”的原則,在並購重組以及並購之後的內部運營、構建和諧外部環境等跨文化管理方面積累了壹定的經驗,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會議期間,與會的企業領導、專家學者、管理咨詢機構對中國有色集團在贊比亞、蒙古、緬甸、剛果(金)、塔吉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成功開發的項目以及在“壹帶壹路”沿線國家的優先布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中國有色集團在海外投資、項目建設、風險控制、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在他們的發言和報告中被多次引用。在與嚴弟勇副總經理的交流中,與會的有色行業企業希望與中國有色集團在境外資源開發方面加深了解、互通有無、尋求合作,共同為我國建設有色金屬工業強國貢獻積極的力量。
據了解,本次功勛企業和功勛人物的評選於2014年9月啟動,經過初選、終審和公示等各個環節,最終,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陶星虎等15位人士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境外資源開發戰略功勛人物”稱號;中國有色集團等15家企 業獲得“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境外資源開發戰略功勛企業”稱號。
中國有色集團位列2015年“世界500強”第390位,自成立之日起,中國有色集團就具有鮮明的外向型經營特點。在32年的國際化經營實踐中,中國有色集團始終堅持資源開發、工程承包、國際貿易“三業並舉”,各產業相互拉動、相輔相成,探索出了獨特的國際化經營模式,擁有各級境外出資企業83家,境外出資企業員工近2萬人,其中外籍員工1.5萬人,涵蓋地勘、采選冶、工程設計、施工、貿易、物流等業務領域。陶星虎先生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1977屆采礦專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榮獲第八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有影響力人物稱號。自2002年常駐非洲以來,陶星虎先生已經在非洲連續工作13年,在贊比亞、剛果(金)參與或主持的壹系列重大資源開發項目成為中非礦業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與推動者。

會場全景

顧秀蓮副委員長作重要講話

陳全訓會長致辭

嚴弟勇副總經理作專題報告

中國有色集團獲得的功勛企業獎杯

陶星虎總裁獲得的功勛人物獎杯

陶星虎總裁獲得的功勛人物獎牌